作者|路世明
编辑|大 风
近日,百果园集团发布了《2022年百果园环境、社会与管治报告》,这是百果园上市后首份ESG报告。该报告围绕“好吃”核心战略展开,分别从“产品品质、产业链可持续、低碳经营、员工发展、社会责任”等维度阐述“好吃”是如何驱动企业乃至行业长远发展。 中国拥有三万亿的鲜果市场,也是世界最大的鲜果产地国。但多年以来,这个赛道上市公司寥寥无几。根本原因,还是在于鲜果生意本身是一件苦差事。 站在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,鲜果太过零散、复杂,从种植到终端销售十几个环节,损耗率居高不下,保鲜供应链的搭建难上加难。不过,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资金的持续注入,赛道玩家们的良性竞争使得国内鲜果市场正在加速转变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,按2021年水果零售额计,百果园集团是中国第一大水果零售商,占中国总市场份额超1.0%,而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.6%。 随着经营能力的提升以及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,2023年1月16日,百果园集团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,成为“全球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”,由此登陆国际资本市场。百果园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成功IPO,离不开“好吃”战略的驱动。 从“好地方、技术支持”,到“严格的采购加工”,再到“完整的冷链运输、商品交付”,百果园确保水果好吃的同时,也确保了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性。此外,通过加速线上化以及庞大的线下规模,不断完善一体化的百果园也在把更多、更好吃的水果,更快的送到千万消费者手中。 基于“好吃”理念出发,不断满足着消费者需求的百果园,也在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。
“好吃”,不仅仅是两个字 橘生淮南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 虽说橘和枳的分界线以淮南淮北区分不够严谨,但是每一种水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习惯,土壤不同、生长环境不同,最终的品质也就不同。“出生地”对于水果来说,无疑非常重要。 从源头把控品质,是果企保障长久发展的决定因素。 过去的几年里,百果园持续通过以农业技术、信息技术及资本资源赋能种植基地合作伙伴,并对水果全生长周期进行严格品质管理,生产优质水果的同时合理增产,从源头产地实现了标准化。目前,百果园在海内外覆盖深度合作的种植基地,保障水果出品质量。
水果生长过程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众多,即便有经验、有标准、有技术的种植,也只能确保绝大部分的果子是“合格”的,而这也意味着仍然有不合格、不“好吃”的情况存在。想把更好的水果送到消费者面前,采购、分拣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。 在采购环节,百果园凭借覆盖水果全品类的专业采购团队,在重点水果品类上直接与产地合作,采用产地直采、直供和与一线品牌合作的业务模式,确保了产品品质。 在分拣环节,针对水果天然存在巨大差异,百果园还独创国内水果“好吃”标准——“四度一味一安全”量化维度,将水果按照“糖酸度、鲜度、脆度、细嫩度、香味、安全性”分为多个等级。 以山东红富士苹果为例,百果园将其分为水晶富士和普通富士,然后又将水晶富士和普通富士按照大中小和综合品质ABC分出9个等级,仅山东红富士就有18个等级。 因为地理条件这条主要因素,水果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,多数水果需要通过外地运输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。但众所周知,水果的保鲜周期较短,运输时间长、运输条件差都会造成水果腐坏变质,这也让果企面临流通成本高、标准化程度低、损耗大等问题。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,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果企开始使用冷链物流运输水果。 通过多年的打造,百果园如今已形成网络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的冷链运输能力。据了解,百果园在全国有近30个仓配中心,将不同水果按不同温度需求进行恒温储存,果品经仓储中心初加工到配送至门店销售,全程实施成熟度和新鲜度把控,通过多温区管控,对不同果品进行差异化管理。 这种模式既能很好的把控果品质量,又能降低运输途中水果的耗损率,同时省略了中间的价值链环节,交易成本低。 吃得好,也要吃得健康。食品安全是最根本的基石,也是百果园立足之根本,立业之保障。在原产地、采购分拣、运输的基础上,百果园在“食品安全”方面还做了很多工作。 据悉,百果园不仅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,自建了三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,实施四重果品检测流程,且在2022年四大主体顺利通过SG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。这背后意味着的是,百果园在经营过程中所有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环节,均在体系的要求下得到了科学严谨的管控。 与传统运营模式不同,从产地种植开始,到水果的生长、运输和包装等各个环节,百果园打造出的是一套绿色生态化的运营模式。比如在仓储环节升级能耗及温控管理,再比如零售端推进使用可降解材料、环保材料...... 可以说,百果园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,树立了水果行业的新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