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汽车“加码”合肥,这无疑是近期国内汽车业的“大事件”。
5月30日,大众汽车集团全资控股的科技公司项目落户合肥。项目总投资约10亿欧元,集整车及零部件研发、采购职能于一体,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,将致力于推进企业在合肥建立可持续、强健的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。
这是继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项目后,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的又一“大手笔”,也是当地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的缩影。
合肥提出:力争“十四五”末,新能源汽车产能突破300万辆、产值达5000亿元。
发展新能源汽车,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现阶段,国内多座城市积极布局这一产业。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,剑指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,合肥底气何在?
记者了解到,“底气”首先源于当地雄厚的产业基础。
1968年,一辆2.5吨轻型载货汽车在合肥诞生,拉开了安徽汽车工业的大幕。五十多年来,合肥汽车产业一路狂奔。今天,这座城市在我国汽车产业版图上占据重要一席。
产自合肥的蔚来汽车ET5。蔚来汽车供图
有数据为证:2022年,合肥汽车产量近68万辆、增长16%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,合肥的表现更加出色,去年,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25.5万辆、增长133%。今年1—4月,新能源汽车产量17.2万辆,占到全国的7.5%。
尽管同广州、上海、长春等城市相比,合肥的汽车产业仍有差距,但其增势有目共睹。这一点,在新能源赛道尤为凸显。
其次,是有“整”有“零”的产业生态。
江汽集团全新纯电品牌江淮钇为首款车型钇为3。江汽集团供图
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,整车企业是引擎。目前,合肥已集聚江淮、比亚迪、蔚来、大众、长安、安凯6家整车企业。它们中,有传统车企转战“新”赛道的典范,也有国内新能源汽车领跑企业,还有一诞生就扎根“新”赛道的“造车新势力”……这样的“配置”,撑起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有“整”还得有“零”。合肥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:全市共有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300多家,其中不乏国轩高科、中创新航、巨一科技等一批为新能源车企配套的头部公司。
“整”与“零”共同构筑的产业生态,惠及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个体。“如今,合肥已经成为最适合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。”蔚来合肥区域总经理余东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再次,政府方面的倾力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。
省级层面,“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”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;市级层面,“新能源汽车”被确立为全市支柱性产业……新能源汽车在省、市产业版图中的地位,由此可见一斑。
与“地位”相匹配的,是政府全方位、大力度的支持。仅以具有合肥特色的资金支持为例。近年来,合肥创新“国资入股-市场退出-循环投入”投资路径,国资累计投入汽车领域超百亿、带动投资500多亿元。这些资金中,有不少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最后,是市民消费习惯的养成,为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创造了市场,营造了氛围。
国轩高科电池产线。国轩高科供图
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,合肥充电设施日益完善。在市区,8.5万个各类充电设施和50多座换电站,初步构建起2公里充电服务圈。得益于此,2022年合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万辆,相当于每新增4辆汽车中,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。
当然,尽管成绩亮眼,但建成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并非易事。
一方面,正如前文所述,新能源汽车是各地争相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合肥想要脱颖而出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一样都不能少。另一方面,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系统工程,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,是摆在相关各方面前的一道课题。
对此,合肥显然“有备而来”。
“锚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‘新能源汽车之都’目标,我们聚力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生态、辐射全省的产业生态、全国一流的服务生态、融入全球的开放生态。”合肥市经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。
记者获悉,在尤为重要的产业生态打造方面,合肥正一体化构建“整车-零部件-后市场”产业格局,加快推进一批整车项目;联动全省打造研发、测试、制造、销售、核心零部件等产业生态体系;完善汽车金融、养护维修、拆解回收等后市场服务业态,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。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
为实现2025年产业发展目标,建成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,合肥定下了今年的年度任务。“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80万辆、产值超2000亿元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